秋风起,蟹脚痒苏州吴江区七都镇探秘太湖

2024/9/9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嘛 https://m-mip.39.net/pf/mipso_5154124.html

秋风起,蟹脚痒。一起秋风,太湖大闸蟹就成为很多人餐桌上的美食。在太湖停捕的大背景下,很多市民疑惑,现在的太湖蟹到底来自哪里?以后苏州人还能吃到美味的太湖蟹吗?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吴江区七都镇的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示范园核心区面积为亩,自年园区建成投运以来,已成为太湖蟹的“新家园”。

这里,通过生态养殖育肥,不仅全部引入太湖水,更“还原”了大闸蟹在太湖的自然生长环境,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东太湖一览无“渔”大闸蟹们搬进湖畔“新家”

如同大自然总把最美好的风物献给最美的时节,地处太湖之滨的精致小镇七都,每到秋高气爽的季节,都会将最具秋意的美食呈现给远道而来的宾朋。

拥有23公里太湖岸线的七都镇,素有“吴头越尾”的美称。这里除了旖旎壮阔、水天一色的湖畔景致,以太湖蟹为代表的风物更让全国各地的老饕们食指大动、流连忘返。

今年,在太湖围网拆除和停捕的大背景下,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里的大闸蟹们却个个膘肥体壮,“摩拳擦掌”爬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张牙舞爪”的它们以出色的品质和鲜美的口味受到市民们的青睐。

如何让塘蟹过上湖蟹的生活?通过多年探索,勤劳智慧的七都人在科技的加持下,引入太湖水进行生态养殖和育肥,在池塘里模拟了大闸蟹在太湖里的自然生长环境,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进入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记者发现,这里阳光斜斜地穿过喷泉扬起的水雾,美丽的彩虹若隐若现;走在岸边,秋风裹挟着水生植物的清香扑面而来;侧耳倾听,偶有水鸟扑腾叫嚷着起飞,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倩影,飞向不远处的太湖岸边……

不经提醒,很容易以为自己步入了一座太湖畔的生态公园——水清岸绿、堤埂错落,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尽情盛开。

“这两天气温一降,就到了太湖蟹的销售旺季了。”站在一个35亩的生态养殖池边,七都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张敏告诉记者,面前的这亩方塘,模拟太湖野生生态环境,整个池的进水和出水采取的是双循环系统,进水全部引入太湖水,出水不仅达到一级A级排放标准,而且有单独的循环系统。养殖池的溶解氧、总磷、总氮、氨氮等水质指标采取在线实时监测,确保好水养好蟹,“在这里生长的太湖蟹,其运动、进食都有水下视频监控,从而在‘吃住行’多方面确保品质。”

千百年来太湖孕育滋润着的七都,比其他地方更早更深地体会到了生态环境与打造特色农产品的“两难”。七都镇党委书记肖军说,太湖蟹是七都的品牌,七都有责任保护并传承好这个品牌。近年来,七都镇围绕太湖蟹、太湖水产品牌保护,以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为目标,推进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建设。示范园通过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设计的养殖尾水处理技术,采用人工湿地等生态手段,在改善水质、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让太湖蟹有了一个“绿色、生态、智能”的“家园”。

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也是吴江区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国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一带一区一群一镇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把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打造成水产养殖新标杆,今后这些以‘吴江太湖大闸蟹’这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冠名的‘精兵强将’将更好地助力七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七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炜说。

聚焦大闸蟹“吃住动”智慧管理精准“还原”野生环境

在今年的七都太湖蟹文化节活动上,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检测检疫中心投入使用。检测中心内设检测检疫实验室、智慧管理平台、太湖蟹文化馆、水产品销售云商城等,未来,将充分发挥检测中心各大平台,不断提升“吴江太湖大闸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集生态养殖、展示交易、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

记者了解到,检测中心的智慧平台同时集成了园区总览、智慧养殖、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等功能,是整个园区的“大脑”——大到控制直通太湖的陆家港闸门引入湖水,小到监测某片池塘的氮氧指标,都可以在鼠标的点击下轻松实现。

为了让大闸蟹吃得好又吃得健康,蟹农们在智慧平台的精准指挥下投放螺、河蚌、小鱼小虾、玉米,让水中的氨氮指标同比下降了30%。

“多年的养蟹经验告诉我们,大闸蟹也会啃食水草的根茎,所以我们会在池塘里种植太湖里生长着的水草。”张敏介绍,水草的存在不仅让螃蟹可以吃得荤素搭配,也为蜕壳期的它们提供了必要的栖息场所,助力大闸蟹健康成长。

除了增氧用的喷泉以外,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还在大闸蟹的“新家”内安装上了推流器,用以真实“还原”大闸蟹在湖底湖水涌动的生长环境——看起来平静的水面下,生态养殖池的水其实一直在沿着“S”型的堤埂进行着内循环流动,让太湖蟹“动”起来。

此外,池塘内壁和底部在设计建设时就进行了硬化处理,真实“还原”了以硬土层为主的太湖湖底环境。“精确的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帮助蟹农降低养殖成本,更是擦亮了七都大闸蟹这一‘金字招牌’,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张敏说。

坚持绿色发展路径“三池两坝”净化养殖尾水

虽然已是秋天,但省道一侧的生态净化池里挺立着的水生植物还开着桔红色的花。张敏介绍,目前园区有三个这样的生态净化池,全套养殖尾水处理工艺采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垂直流湿地专利技术,年处理量可达98.55万吨,处理面积近3平方公里。

好水养好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太湖就因其优异的水质吸引了众多渔民农户在湖中围网养蟹养鱼,太湖蟹也因此声名鹊起。

太湖最主要功能是提供饮用水源、调蓄防洪,保持流域生态平衡。对于七都镇的蟹农们来说,环保问题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年年底,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核心区开始通过生物、物理等方式处理养殖尾水,这样的“三池两坝”在确保没有一滴尾水回到太湖的前提下,更实现了尾水的循环利用,成功“斡旋”了大闸蟹的生态增殖和太湖水域环境保护这两大难题。

通过沙盘演示,记者看到,养殖池里产生的尾水将顺着生态沟渠直接进入净化处理流程。第一关便是生态池,在这里,尾水开始静置沉淀,减少悬浮物的同时,池中的水草和螺蛳还能为其净化。

在水位的落差下,尾水将进入第二道“关卡”,即垂直流湿地。美人蕉、菖蒲、占力花、西伯利亚鸢尾等水生植物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对水中的总磷、总氮、氨氮进行吸收,底下的活化沸石对这些指标进一步进行吸附处理。

在最后面积最大的表面流湿地里,则通过曝光增氧和进一步生物处理,对尾水进行再一次的净化。从净化池出来的水直接可以进入养殖池进行循环利用,其中悬浮物、高锰酸盐、总磷、总氮和氨氮等污染物都已得到有效控制。

“养蟹先养水,我们还通过‘虾蟹养殖尾水零污染排放样板池’这样的水体内循环来实现零污染排放。”张敏表示,园区还将不断推进生态养殖智能化、尾水处理标准化以及农文旅融合发展一体化,坚持绿色发展路径,全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产养殖新标杆。

(苏报融媒记者王英陆宇其文/摄)

责任编辑:李俊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