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同题第123期同题劳动

2024/9/8 来源:不详

劳动

广东胡宗能

于斯得进化;

自此有文明。

题劳动

陕西秦风汉雅

劳心人舞志;

动体者生风。

苦其心志以成事;

行在骨身而毕功。

题劳动

陕西古月春风

劳心劳力,同赢世界;

动地动天,共创辉煌。

题劳动

陕西静默如初

沙漠种粮植树,奇迹生花,为人民点赞;

海洋修路架桥,神工惊世,为劳动唱歌。

题劳动

邓照乾

劳心劳力,劳苦高功,宏开一路雄奇境;

动体动情,动勤幸福,共绘九州强盛图。

题环卫工人

文/程魁星

栉风沐雨追晨月,

扫垢除尘胜卸妆。

不忘初心歌壮志,

城乡美丽大文章。

劳动

文/空心菜

周末刚逢艳丽天,

回村恰遇父耕田。

弓腰下水栽禾倦,

劳动身疲夜易眠。

村翁农耕

文/白岩山人

微露轻烟散野香,

把犁除秽老翁忙。

人间行乐无忧处,

南亩躬耕漫酌浆。

七律劳动

文/郑剑平

四体遗勤五谷愁,

力行稼穡食无忧。

梨园展翼雄图遂,

商海扬帆壮志酬。

紫燕衔泥犹有梦,

黄蜂酿蜜怎甘休。

奋蹄何惧韶光短,

不用加鞭是老牛。

七律谷雨劳动图

文/大园里之子

犁耙下水雨风斜,

舍里无人闲守家。

劳燕衔泥雕梦景,

痴莺剪柳绣春纱。

一闻雷母惊蛙鼓,

众逐日光追月华。

莫说如今衣食足,

雄心更望锦添花。

谷雨劳动歌

文/冬之水杉

梨小杏青丝雨细,

桑梓清扬,

黄鸟踅鸢尾。

芍药牡丹开次第,

谁言春老无芳蕊。

青笠作歌挥镐耜,

垄外炊烟,

垄上秧苗翠。

农院家家飘美味,

槐花烙饼甜心肺。

虞美人题劳动

文/大园里之子

颂歌一首摇千古,成就人宗祖。猿猴心手阅江湖,智识光风雷火向通途。

梦书不息繁花景,仍旧拼它劲。神仙懒也要贫穷,何况峥嵘天择竞苍穹。

劳动.环卫工人

文/心渝

您是最早迎接黎明的人

您以特有的声音

唤醒沉睡大地

晨曦照亮

美容师的身影

温暖着来往的人群

您成为人群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无论春夏秋冬

寒来暑往

您以一颗火热心

坚守每一个清晨

您以执著与信念

扮靓美丽家园

您的美名

成为世人仰望的诗篇

劳动

文/弓叶

父亲手上的老茧

比岁月还深、还硬

身上的泥腥味

比我的鼻音还重、还厚

但父亲的每滴汗水

都镶嵌着一颗太阳

闪耀在绿色的叶片间

是我嚼也嚼不烂的乡愁

父亲是握着锄头与犁铧

写诗的人

诗句是苍茫的土地

与春种秋收有关

风调雨顺的诗行

读出天与人勤的韵味

劳动

文/张小美

劳动最光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撒下辛苦的汗水

换来幸福快乐的希望

你现在所拥有的

永远与你所付出的

相匹配

劳动

文/吉祥花

她再次落榜的那一年,感觉自己如同零落在田埂上的一株野禾苗,根浅浅的扎在土里,纤细的叶杆在风中摇晃,孤零零的,随时会有倒下的危险。

她从未认真想过为什么再次落榜。只是每天把自己关在房中偷偷地掉眼泪,不愿与父亲交流。或许是她一向认为父亲是个没进过校门,目不识丁的农民,是永远不会明白读书学文化的事,无法感受她落榜的痛。

父亲自然从未问她因何再次落榜,也不责备她,只是每天扛起锄头早出晚归。但在吃饭时总会用宽容的慈爱的眼睛看着她忧郁的脸,并把他碗里的菜夹在自己的碗里,说她正在长身体多吃饭菜增加营养,身体才会健康。

一天,她忽然想:“父亲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地里有那么多活干吗?”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微风吹过身上一阵凉爽,她来到地里。看见父亲正在弓着腰身锄地。凡是父亲锄过之处,土质松软,无半根杂草,只有一株株的禾苗直立在土壤中。那些禾苗深深的绿色,看上去都是吸收了足够的养份,茁壮而又挺立,在风中轻轻摇曳,像绿衣少女翩翩起舞。

父亲看到她,微笑着问她,为啥同样的一块地,同样种类的庄稼苗咱家的禾苗是深绿色,邻家的禾苗是黄绿色呢?她把目光投向邻家田地,看见邻家的禾苗又细又小,颜色也呈黄绿色。她迟疑地说:“是,是种子不一样吧?”

父亲没有直接回答她。“你知道咱家每年为啥要养活一些猪牛羊吗?”父亲又问。

她说:“为了吃肉、卖钱。”

“这只是一部分”

“另一部分呢?”

“这些牲畜每年要生成大量的粪便,粪便和土发酵后就是最好的农家肥啊!咱家的地里每年在播种之前要洒一层农家肥,这样年复一年,土壤肥沃,禾苗壮,是必然的了。”

她没想到禾苗壮和家里养殖的牲畜有关,可养殖牲畜又为父亲增添许多又累又脏的活啊!

“读书学文化也一样,只有平时肯下工夫,多努力,多积累知识,才会超越他人。”父亲又说。

她没想到不识字的父亲会说出这些读书道理,陷入了沉思,无语对答。

父亲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你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接着父亲又弯腰躬身锄地了。

她抬眼望着西边刚刚落日的天空,晚霞红透,映照着一株株挺立的禾苗,越发得茁壮。她心中暗暗想到:如果读书学文化真像父亲培育禾苗一样,必然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最后才会有所收获。

然后她看着父亲躬身锄地的背影,想着他每天早出晚归的辛劳,她才明白父亲说出的读书道理不是凭空锻造出来的,而是从劳动中得来的。

劳动

文/蜗牛

虽然我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却有近四十年的劳动史呢。

我家六口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为了多一些收入,我家除了责任田,又承包了一些地,总共有十多亩。因为红薯磨成浆再晒成淀粉的经济效益比较大,因此爸爸妈妈把红薯作为主要种植品种。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年,我刚上初二,从那以后一直到高中毕业,每年农忙时节,我都会下地劳动。那时,大哥在外地上大学,弟弟上小学,妈妈身体弱,主要劳力就是爸爸和二哥。

一到农忙,学校就会放假,我也就有机会帮家里干活儿了。

春天栽红薯时,我力气小,就负责放水、抿红薯秧、封垵(给浇过水的红薯秧子培土)。那时地里没有井,都是用铁皮柜从家里拉水,一个铁皮柜能盛三百斤水。每次用老牛车拉两铁皮柜。二哥负责从地头往地里挑水,爸爸负责刨垄和压水。

我最不喜欢封垵了,不但弄得手上都是泥,泥点子还会溅到衣服上。而且蹲的时间长了,两条腿又酸又痛。

因为红薯的蔓生长非常旺盛,红薯生长期又长,为了防止徒长,夏天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每天会去翻红薯秧。红薯秧缠绕在一起,要一根一根挑开又放顺溜,相当费事。所以,整个夏天,我们踏着露水去,顶着烈日干,踩着月光回家。

到了秋天,红薯收获的季节,学校又会放秋收假。我通常是负责割红薯蔓,左手把着红薯秧子,右手握着镰刀。每割一段儿就得停下,把割下来的拽到另一根垄上去。免得割多了,手里拿不下,丝丝罗罗的也不好干。

刨一天红薯,到家就天黑了,还得把红薯打浆,然后把浆水用纱布过了,吊起来,等到浆水沥干成粉坨时,再用粗绳子拉到房上晾晒。

虽然又累又困,可还得坚持。通常吃完晚饭,忙到

半夜,才会把一天收获的红薯加工完。

第二天再到地里后,干上半天,吃过家里带来的午饭,我躺在红薯秧子上,一会儿就能睡着。可那么多活儿等着,也只能眯十几分钟。

到了高中时,我的力气没有增加太多,但是已经轮得动铲子镐了。尽管爸爸和二哥刨两根垄红薯我才能刨一根垄,爸爸妈妈已经很满意,我自己更是高兴。因为这个活儿虽然费劲儿,但是比割红薯蔓简单。

更重要的是,我因能给家里做贡献而感到自豪。

结婚以后,丈夫有地,由于我从事的工作是脑力劳动,就懒了许多,只是偶尔去地里干活儿。从单位退下来以后,才每天去地里。

而现在,劳动已经转换成一种责任,一条与丈夫感情相连接的纽带。

劳动

文/马林良

太阳从地平线上刚刚升起,黑炭就从一个岩穴里走出来。

他眯着眼睛观察了一下岩穴四周,嘴巴一咧,大笑着跑向一块岩石。

阳光穿过树林,织成一块块金色的网,黑炭如网中的一尾鱼,不一会儿就游到了岩石上。

岩石很大很平坦,黑炭一下子蹦了上去,像是一尾鱼在水面上跃起又落下。他在岩石上骨碌了两圈到了岩石的另一侧,他低下头,眯着眼看着岩石下,嘴一咧,又笑了。

他伸出手,从岩石下拽出一个石块。一只绿色的蜥蜴从石块里直起身,它被惊醒了,扭动着身子从石块上跳下来,又钻回大岩石下。黑炭笑着看它跑了,又把目光凝聚在手里的石块上,一翻,石块的另一面就在眼前:石块的上面是一条弧形的石条,下面凹下去了,是个碗的形状。凹下去的面高低不平,黑炭弯下腰,又把手伸向岩石下,那是他收集的碎石——在他生活的地方,大石随处可见,碎石却不多。他拿起碎石,坐到岩石上,把碎石一下一下砸向凹凸不平的地方,一下、两下、三下……

阳光渐渐升高,单调的声音响彻四方,黑炭低着头,手一起一落,阳光照在他的背上暖暖的,他的身影投射在岩石上像是一个黑色的剪影。

一只红嘴鸟飞过来,落在岩石上,歪着头,看着黑炭,黑炭冲他摆摆手,鸟飞上他的肩头,飞到他的手上,一个多月了,他们很熟识,鸟把衔来的坚果放到黑炭手里,啄了他的手心两下,“腾”的一下飞走了。

黑炭吃了坚果,蹦下岩石,跑到不远的小溪旁洗了一把脸,又跑回到岩石上继续工作。身后的小溪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的光,欢笑着奔向远方。

阳光爬上了半空,整个森林都热闹起来。天空涂着均匀的蓝,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的鸟在空中飞来飞去,岩石周围的灌木丛里时不时飞出一只野鸡,黑炭手中的石块的底部越来越平了,他拿起碎石不停地打磨,石屑越来越多,他抓起石块倒扣,石屑簌簌地落下来,岩石下是一个小小的丘——石屑的丘。

阳光爬上了头顶,黑炭长出了一口气,他直起身,抬头,阳光晃得他睁不开眼,他回过头,抓起手中的石蓝跑向小溪,弯下身,把石蓝放在溪水中左右一晃,灰土土的石蓝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

黑炭笑着,一弯腰,石蓝里就盛满了水,他提着石蓝向山洞跑去,阳光照在石蓝上,石蓝的水明晃晃的,晃着人的眼,就像此时黑炭脸上的笑容。

黑炭笑着喊着跑着,森林里有鸟被惊飞了,脚下不时有小动物惊慌地跑过,他都顾不上了,今天,是他母亲瘦竹的生日,他要把这一石蓝的春光献给妈妈——那个瘦的像竹一样的女人。

他用自己的双手打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提篮。孝,是第一个提篮的发酵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