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30年前的琉璃厂,遍地都是官窑

2024/9/3 来源:不详

琉璃厂近照

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坐拥最高大上的“朋友圈”:著名大家、名人墨客、梨园艺人、富商巨贾均聚居于此。

这里是一个聚宝盆,拥有层次最丰富的“文化圈”:历史发展、人物故事、名店风貌都在这个地方流泽深远。

这里是北京琉璃厂,一个古玩行业的发祥地,以及各类文物集散之处,因为这里一早就有鉴别文物的权威行家而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古玩市场。

琉璃厂旧照

历史溯回,百年兴衰的长卷墨翰留香。

雍正十三年(年),东琉璃厂火神庙里的古玩珠宝业就兴旺。乾隆年间,金石学再度兴起,散氏盘出土,在东琉璃厂鉴定经营金石古玩的店铺就多了,书铺在西琉璃厂是乾隆三十七年后才兴旺起来的。

乾隆三十七年(年)开馆纂修《四库全书》,琉璃厂古籍书业空前繁荣,从而带动了古玩书画、笔墨纸砚等业的兴旺。

那有关北京琉璃厂的前世今生,您到底了解多少呢?琉璃厂发生的那么多古玩界、收藏界的传奇故事您听说过几件呢?

LIULICHANG

荣宝斋

在文化街上,有一座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楼房,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荣宝斋。荣宝斋的名气有多大?大到不是琉璃厂让荣宝斋名声大震,而是荣宝斋让琉璃厂更具盛名。

荣宝斋的前身“松竹斋”建于年,年更名为”荣宝斋”,后又改“荣宝斋新记”,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这里一直不乏大牌艺术家的作品,从荣宝斋室内挂着的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张大千的《华山云海图》,就知道此店不凡。

清初,琉璃厂是“京都雅游之所”,那时汉族官员多住在宣武门外,而且很多会馆都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常聚集于此。清初一年一度的东安门灯市也迁到这儿举行。《都门杂咏》中有竹枝词唱咏:“新开厂甸值新春,玩好图书百货陈。裘马翩翩贵公子,往来都是读书人”。

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不知您仔细看过《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和那幅《开国大典》的照片,里面那位蓄着长胡子的著名老者沈钧儒先生使用的镇尺,就购于荣宝斋。

沈钧儒

运用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实践于中国画的复制之上,是荣宝斋的创举。此法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中国画的生动气韵和水墨情趣,所制作的木版水印画因此而闻名中外。荣宝斋复制印刷品的技术,已达到登峰造极,足以以假乱真的地步。听说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在世时,也常弄不清哪幅是他的原作,哪幅是荣宝斋的复制品。

荣宝斋木版水印画

LIULICHANG

琉璃厂流出的稀世珍宝

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清室被迁出紫禁城,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宫,大量故宫珍宝被溥仪带到天津,后再被携至伪满洲国“首都”长春。年8月日本投降后,溥仪仓皇出逃,长春的伪满皇宫被洗劫一空,也有不少书画珍宝流落于东北民间。其中就有《游春图》这一稀世珍宝。

《游春图》是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的传世作品,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作,亦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更是一件为历代鉴赏家所珍视的名画,在世界上可与梵高的《鸢尾花》、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相媲美,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游春图》

至年初,故宫散失书画开始在东北市场上出现,北平的古董商人闻讯,纷纷赶赴东北。此时,《游春图》被北平琉璃厂古玩店老板穆蟠忱从长春买回,穆蟠忱找到琉璃厂玉池山房经理马霁川,暗地设法同沪上联系转卖给洋人。

时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平美术分会理事长和华北文法学院文哲系教授张伯驹得知此消息后,随即找到马霁川意欲收购,马霁川开价黄金两。

可刚刚以两黄金收购了范仲淹《道服赞卷》的张伯驹,已无力购买《游春图》,只能找到故宫博物院找院长马衡,建议院方收购此画。但马衡称,故宫当时同样财力不足,无法收购。张伯驹决定先给卖方施加压力,使其不敢轻易卖给洋人。

《游春图》局部

张伯驹走遍琉璃厂古玩铺子,到处传话:《游春图》属于国宝,此画万万不能出境。迫于舆论压力,马霁川同意由墨宝斋掌柜马宝山作为中间人出面周旋,洽谈《游春图》收购一事,要价两黄金。

两黄金绝非小数目,但为了尽快得到《游春图》,张伯驹忍痛将自己位于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宅院出售。这一处宅院,原为李莲英私邸,也是张伯驹最有价值的家产。

经过与买家讨价还价,此宅邸最终以2.1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张伯驹将其换成了20条黄金,因不是港条,成色差,凑不够两。无奈之下,夫人潘素又卖掉了首饰,凑出40两黄金。交验之日,在马宝山家,一位会鉴别黄金成色的人对金条进行了鉴别,结果只有足金多两。

张伯驹

张伯驹答应尽快想办法补齐,并由马宝山担保,才将《游春图》卷交给张伯驹。后经几次补交,到补足两黄金时,已是年初,北平已和平解放,穆蟠忱、马霁川已无暇顾及旧账,张伯驹才不再补交黄金。

张伯驹深知《游春图》的历史价值,认为不适合私人收藏。年,他将《游春图》等作品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兑现了其“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的初衷。

LIULICHANG

三十年前的琉璃厂

琉璃厂的兴衰,可以看作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晴雨表。倘若恰逢盛世,也是文玩古董交易的春天,当然清末民初例外,这一时期的古董文玩兴盛是一种病态扭曲的怪象。收藏正式复苏的春天,还是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期大部分人还没有富起来,古玩市场供过于求,还绝大多数都是真家伙,所以琉璃厂的文玩相对比较便宜。加之,计划经济多年的影响,物价不怎么高,整个八十年代就是收藏的黄金年代,一夜暴富的神话在琉璃厂不断地上演着。

三十年前,有一个瘦高眼神里透着机灵的年轻人,时不时现身琉璃厂。那时的老百姓每日操心的大事儿是如何解决温饱,可这位青年,却以下班逛琉璃厂学习文物知识为乐,他就是马未都。

马未都是个有心人,琉璃厂大大小小店铺,每一家的老板什么性格手里有什么好东西,他都门清儿。在与来此闲游访友的各位老先生聊天的过程中,虚心请教、兼学百家,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北京宣武门琉璃厂古玩市场(现为文化街,大部分荣宝斋使用)

那个年代的琉璃厂,几乎没有赝品的存在,用他的话说:遍地都是官窑,清三代的官窑一拿一个准。

官窑中最贵的是雍正时期官窑,最贵也是才卖元。元你没有看错,这确实是最贵的。按照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元不算什么大钱,可在30多年前大部分人的工资也就是四五十元,都能养活一家老小了。

北京宣武门琉璃厂古玩市场

往往现在能卖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文物,在当年可能就是几百元甚至几块钱,这简直是“捡了天漏”。不过,要是没有马爷的用心和学习能力,即使再倒回上世纪八十年代,现在捡不着的漏,当年同样捡不着,您说是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