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养殖尾水废变宝天然肥料壮禾苗

2024/8/30 来源:不详

阳光洒在水面上,微风过处,泛起粼粼波纹,带动了一排排整齐的漂浮板,生长在漂浮板上绿油油的水稻也随着波浪轻漾……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重庆市綦江区古南街道蟠龙村的山水涧水产养殖基地,见到了这样一番景象。

“今年搞的这个鱼稻共生项目非常好,才几个月,光是调水药和鱼药的开销就已经节约了差不多6万元了。”谈及这些漂浮生长的水稻,养殖基地负责人吴文萍很是兴奋地介绍说,整个养殖基地一共有6口鱼塘、90余亩,过去一直使用传统的养殖管理方式,今年为治理尾水,就在每口鱼塘里种上了水稻。虽然在漂浮板上种植水稻,种和收都比较耗费人工,但鱼塘的水质明显提升了。如此一来,不仅降低了鱼的发病率,大幅减少了用药量,提升了鱼类品质,而且夏季天气炎热时,鱼群也有了避暑乘凉的地方。与此同时,种植出的水稻由于纯天然没有施加任何药物,更是不愁卖。

水产养殖尾水中主要是氮磷含量高,但这对作物来说就是肥料。采取池塘鱼菜共生、鱼稻共生等综合种养模式,不仅能够治理尾水,还能进一步确保粮食安全。

在位于永城镇的重庆顺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一条余米长的沟渠贯穿养殖场始终。“我们在这个生态沟渠里种植有莲藕、鸢尾、美人蕉、芋头等,既净化了尾水又美化了环境。”该基地负责人陈先洪说,生态沟渠在发挥输水功能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截留污染物、去除一定量的氮磷营养元素等净化功能,其主要通过植物的吸收减轻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作用。

养殖尾水的超标排放会造成河流、湖泊等氮磷富营养化,而池塘防病害药剂的使用也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全区共有30亩以上规模水产养殖场41户,共计亩。”区农业农村委水产站工作人员张海昕说,今年以来,綦江区有序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工作,依据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模式、池塘底排污生态化改造模式、多级人工湿地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沟渠净水模式、多级沉淀池和其他资源化利用方式7种治理模式,因地制宜落实整改,现已超额完成80万吨养殖尾水整改任务,整改完成率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