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挚爱梵高自然之爱
2022/8/22 来源:不详文森特·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先驱,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发展,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一生命运多舛,在极大的痛苦下坚守着对生命的炽热信仰,伴随着苦痛与忧伤,梵高用画作打破了寻常事物的界限,他的作品表现着自己对事物独特、强烈与真实的感受,而不是机械复制的视觉形象。他完成了对现实本身的超越,他将生活的苦痛转化成纯粹的创作激情,他的生活与作品成为了赞颂人类经验的诗篇。
自画像丨丨荷兰梵高博物馆
从麦田俯瞰
丨保罗·盖蒂博物馆
年,文森特·梵·高出生在荷兰赫伦桑得小镇的一个中产家庭,他的父亲是位牧师,生活安稳。梵高有个哥哥,可是哥哥在一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哥哥去世不久,梵高出生了。于是父母就给他起名叫「文森特·梵·高」,因为那是哥哥的名字,这也许注定了梵高一生的敏感与疯狂。
当小梵高陪伴父母一起给哥哥扫墓,看到墓碑上自己的名字「文森特·梵·高」,令他感受到某种虚幻的存在,也许在父母眼中,他不过是件代替品,那么不真实、那么令人紧张。
自画像丨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梵高想得到父母真正的爱,经常会做一些讨好他们的事,可悉数被父母忽略了。然而越被忽略,梵高就越渴望爱,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
16岁那年,梵高辍学了,因为他在学校里一点也不合群,和同学们无法相处。在伯父的推荐下,他去到了当时欧洲最知名的艺术经纪公司「古比尔」工作。梵高工作很认真,表现也十分出色,很快就晋级为店长,随后被派往公司的国外分支机构任职,先是布鲁塞尔,而后是伦敦。
向日葵花
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年,20岁的梵高被调至英国Stockwell小镇工作,在英国旅居3年。他被英国文化吸引,喜爱阅读狄更斯/CharlesDickens和艾略特/ThomasStearnsEliot的小说,欣赏JohnConstable、JohnMillais等画家的作品,
梵高在这里租下一间小房子安居乐业,度过了一段惬意美好的时光。
橄榄树
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
然而,属于精神世界的心不会停止对生命真谛的探索。逐渐的,梵高对艺术交易的物质主义本质日益感到幻灭,转而作为福音传播者从事了一段无偿的工作。
在梵高眼里,福音书不仅有着优美的叙述,还蕴含着深刻的真理。他一度渴望成为一名福音传道者或牧师,但却因无法抑制的悲悯之心接二连三地被教会拒之门外(因“过于热情”,经常将自己的食物和生活用品送给矿工,被教会辞退)。最后,走投无路的梵高只剩下了艺术。从始至终艺术对他都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并且艺术在他的手里成为了一种可以超越人类局限性与挫败感的工具。
柏树星光路
丨克勒勒-米勒博物馆
年,梵高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发现自己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对上帝和人类的爱」。怀着对艺术的诚挚与理想主义,梵高对成功、社会名望甚至物质生活的舒适不再追求,他想要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使超越疯狂的界线,也要勇敢的抵达自己心灵的彼岸。螃蟹
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梵高的艺术之路是一次穿越黑暗与光明的极限旅程,见证了探索、发现与失落,感受到精神与心灵的交融,充盈着力量与神圣的欢乐。这是一条成为圣人或狂人的探索之路,也是一条大部分人怯于踏上的道路,充斥着孤独、否定与危险。
在这场灵魂的冒险中,梵高真挚地面对着自己的内心。他经历着家庭关系、社会地位与自身精神状态的逐渐瓦解,遭受着人们无尽的误解及否定。最终,他不堪重负,倒下。
麦田群鸦
丨荷兰梵高博物馆
在梵高之前,没有任何画家走过与他相似的道路。他超越了常规,因此任何的既成规则无法用来评判他的所作所为。梵高的内心深处充盈着艺术的庄严,一路上坚定且努力,将自己置身于圣人、英雄和殉道者的世界中。如果说这个世界上任何通用的标准都无法用来评判梵高的生活与艺术,那么只能说明他的个人魅力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我们无法将梵高传奇的一生与他的艺术之美分开品读,尽管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一百多年,但他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和与生俱来的高尚气质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人和房子
丨巴恩斯艺术基金会
有时候我太想画风景了,就像你会想靠散步去散心,在自然中,比如在森林中,我能看到它们的自我表达和灵魂。
--Vincent梵高从大自然中汲取快乐,也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得到喘息和解脱。天空的星、开花的树、橄榄园和田野中,梵高在它们的周而复始的变幻中领悟到人类生命的真谛。他尝试探索新的创作方式,真诚的面对自我。星月夜
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
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
--Vincent梵高的《星月夜》是一片沸腾的能量场。夜晚的天空又高又远,星星回旋于夜空之上,繁星点点之下,安睡的村庄那么宁静、安详。连接地球与天空的是火焰般的柏树,像星夜狂欢的响应者,柏树是传统上与墓地和哀悼相关的树,但对梵高来说,死亡并不是什么不祥之兆。
「仰望星空总是会让我做梦」他说,「为什么?我问自己,天空中闪闪发光的点不应该像法国地图上的黑点一样容易接近吗?就像我们坐火车去去塔拉斯孔或鲁昂,我们带着死亡去寻找一颗星星。」盛开的杏花
丨荷兰梵高博物馆
年1月31日,提奥·梵高在给文森特·梵高的一封信中宣布了自己儿子的出生。这个小男孩以文森特的名字命名为文森特·威廉。与弟弟非常亲近的梵高立即着手画了一幅他最喜欢的题材:蓝天下盛开的杏花。这幅画是送给最可爱的新生儿的礼物。
梵高选择杏树作为新生命的象征,因为这棵树早在二月就开花了,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文森特·威廉后来创立了荷兰梵高博物馆。
橄榄树林丨荷兰梵高博物馆
橄榄林的沙沙声中有一些非常神秘的东西,非常古老。它太美了,我难以描绘它,也无法想象它。
--Vincent
年,梵高完成了近15幅「庄严的、多节的橄榄树」画作,这些作品遍布法国南部。他发现,作为普罗旺斯的代表,橄榄树既「苛刻又引人注目」。
他记录到:「日光和天空的影响意味着橄榄树中有无穷无尽的主题。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在树叶中寻找着对比效果,随着天空的色调而变化。
有时,树上开着淡色的花朵,成群的蓝色大苍蝇、翠绿色的甲虫和蝉飞来飞去,一切都沉浸在纯蓝色之中。然后,随着古铜色的树叶呈现出更成熟的色调,天空闪耀着绿色和橙色的条纹,再一次,进入秋天,叶子呈现出紫色的色调有点像成熟的无花果的颜色,这种紫色的效果在巨大的、白皙的太阳与它那淡柠檬色的光晕的对比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有时阵雨过后,我看到整个天空都是粉红色和橙色的,这给银灰色的天空增添了一种精致的色彩。在这些人中有女性,她们也是粉红色的,正在采摘水果。」
那只蚂蚱
年9月,美国密苏里州Nelson-Atkins艺术博物馆研究人员在用显微镜观察梵高的《橄榄树》时,意外发现了油画下方的颜料中有一只蚂蚱尸体。
这幅油画完成于年,是梵高在法国时期完成的一幅风景油画。当时梵高经常在室外绘画,强风天气会让灰尘或昆虫落到未干的颜料上。梵高曾在年写给弟弟Theo的信件中描述了室外绘画的困扰:「我必须从送你的4幅油画中捡出几百只小飞虫,更不用说尘埃和沙土了」。
向日葵丨荷兰梵高博物馆
-年间,梵高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向日葵》系列作品。当时梵高正处在一个难得的乐观阶段,他等待着自己仰慕的前卫派画家:保罗·高更的到来,梦想着在这里建立一个以高更为导师的艺术家社群。为了欢迎高更的到来,梵高画下一系列《向日葵》作品。
因为向日葵对梵高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荷兰文学中,向日葵象征着奉献与忠诚,而黄色是幸福的象征,梵高要用向日葵来表达自我,它们传达了「感恩」。
梵高画了七个版本的《向日葵》,其中有六幅被保存下来。画中呈现的向日葵处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他将向日葵的繁茂与衰败展现在一幅画里,这点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画家,显得别出心裁。梵高在《向日葵》中通过运用单一的颜色创造出有着不同变化效果,整幅画的主导颜色是由三种不同的黄色组成,这一巧妙的色彩运用手法,证明梵高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赋与才华。
鸢尾
丨保罗·盖蒂艺术博物馆
年5月,在经历了自残和住院治疗后,文森特·梵高选择进入法国圣雷米的精神病院。在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年,他在那里创作了近幅画作。在入院的第一周里,他开始画鸢尾花,在《鸢尾花》中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渴望与挣扎,倒映着他在精神病院时的压抑状态。
梵高笔下蓬勃的鸢尾花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但在画面中心最显眼的是蓝绿相间的叶子。扭曲着,延伸,延伸,即使扎根在棕红色土地上,也破土而出奋力向前。上面的紫色鸢尾与叶共舞,生命力喷薄而出。
而在左侧有一支白色的鸢尾,孤单地面向紫色的鸢尾花群。它在整幅画面仅占据小小一块,但发现它以后,却令人的视线久久无法移开。它就像身处在那个时代的梵高,不论是艺术或性格,都与当时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迫使他在四处碰壁的情况下,只得将自己安置在精神病院里。
麦田里的丝柏树
丨美国大都会艺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努力绽放。
--Vincent麦田与丝柏树也是梵高钟情的主题之一,这幅作品与梵高圣雷米时期的许多风景作品一样,完全没有直线的笔触。所有的物体都卷曲着,喷涌着,麦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柏树像一团黑色的火焰,不停地向天空喷吐着。在梵高眼中丝柏树具有「天生的表现力」,常令梵高联想到埃及的方尖碑,象征着神秘与死亡的联系。它与象征感恩、富足的向日葵成为鲜明的对比,但具有同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