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锡心领航百名支书话追梦谢玲乡村

2023/2/27 来源:不详

他们是唱响基层党建的“好声音”;他们是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们是社会基层治理的“排头兵”;他们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助推器”;他们更是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他们是谁?他们就是奋斗在无锡多平方公里热土上的村社区书记。

年,奋进的中国迈上新的征程,奋斗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岁月峥嵘,一百年初心如磐。在继往开来之际,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联合无锡市委组织部联合推出建党百年·锡心领航百名支书话追梦专栏。以立体化探寻无锡市村社区书记的故事,深度挖掘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所坚守的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

今天,本栏目推出第二十四位村社区书记——谢玲,曾获无锡市三八红旗手标兵、惠山区优秀党务工作者、惠山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她工作思路开阔,敢于创新突破,三年来在推进支部建设、楼道微自治、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发展等工作中均取得较好成效,着力构建“一核十力”多元共治等社会治理新格局。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故事吧!

谢玲:乡村振兴“三把火”炼出一位“真金书记”

在洛社镇19名村书记中,谢玲是唯一一名女性,同时对于村民而言,她还是一位外乡人。如今的谢玲清晰记得,年,在她就职张镇桥村党总支书记的第一天,老书记就对她语重心长地嘱托道:“你到张镇桥村来不是来镀金的。你要是把这三件事办好,大家就看得起你了!如何把村里的河道治理好?村委门口的十亩荒地如何解决?如何把拆迁过来的居民人心聚拢好?”

张镇桥村属于自然村、安置小区混居的混合型村委,老村巷没有污水接管,村庄整体人居环境不佳;安置房小区汇聚了洛社镇17个拆迁村(社区)的村民,人口构成复杂、问题多、矛盾多。面对这条坎坷难行的治理之路,谢玲并没有感到畏惧。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这三把火,为张镇桥村炼出了一位“真金书记”。

情系家乡之水,“臭水塘”变清渠

一道青龙桥河在村庄里蜿蜒而过,两岸农舍阡陌错落有致。距离河岸不远处的湿地上,木篱笆围拢起一座小型的人工花园,绿意葱茏间,几株黄鸢尾分外明艳。这里是坐落于无锡市西郊的张镇桥村,在谢玲就任张镇桥村党总支书记前,青龙桥河还是村里有名的“臭水沟”。从接任村书记伊始,村级河道治理就成为摆在谢玲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

“我在20岁的时候就开始在水利管理站工作,可以说一辈子都在与‘水’打交道。”从水利管理站到河长办,谢玲同家乡的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来到张镇桥村后,为了治理好青龙桥河的水质,谢玲积极开动脑筋进行了多种尝试。在率领村委工作小组与水利、水务等专家实地勘探之后,谢玲很快发现了症结所在:污染在水里,问题在岸上。两岸居民世世代代依水而居,生活污水却至今没有接管;河道两岸遍布农作物,农民日常的施肥作业、养殖污水和豆腐作坊等排污都对水质存在较大影响,污水长年累月直排河道,至今没有及时的截污举措。

要治水,先截污。张镇桥村委立刻对青龙桥河实施了控源截污、化粪池改造、取缔沿河散乱污和豆腐作坊等污染源、以及点源治理等综合治理举措。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专家对点源处理后的水质二度检测时却发现仍旧属于劣五类。三个村庄的污水由原先的分散直排变为集中处理回流,虽然水面清澈了不少,但是水质依然达到预期目标。

难道此前的工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谢玲不愿意放弃,她请来了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进行商议,最终决定回归最原始的办法——重新打造一条河道生态链。就这样,再修建了2套小型湿地和米的生态沟,种植河道浮水、挺水、沉水等各类植物,放养鱼苗和水生物,配套曝气增氧等,使沿河村民等生活污水实现就地处理和净化。在一系列生态修复组合拳出击之下,经过短短一年时间,青龙桥河水质就从劣五类提升到了三类达标水质。

如今的张镇桥村,已经是一座“看得到田、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宁静乡村。在这里,江南水乡的美丽水墨画被重新勾绘,一幅淳朴的民风画卷被缓缓铺开。

秉承还报于民,党建引领率先行

“越是问题复杂,越要坚定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越要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做一名让村民信得过的干部,这是谢玲从抓紧抓实党建工作中悟出的道理。

看到村委门口的十亩荒地杂草丛生,谢玲秉持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将这十亩地开辟成张镇家园休闲小游园,以正中圆形大舞台为中心,周边环绕设置了儿童娱乐区、老年健身区、娱乐休闲区、运动区和休憩区。这个精心设计的小游园深受周边安置村民的欢迎,使村民实现了开门见绿、推门入园的梦想。同时为了推进党建创新,她将闲置土地、废弃仓库、河边空地统统利用起来。“先锋驿站”、清风林、幸福驿站、邻里学堂也一个个相继落成。从此,村民的党建学习和休闲娱乐都有了场地支持,得以双管齐下。

除此之外,张镇桥村委还处置了一批历史遗留的违法用地,累计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18家,腾出土地10多亩。同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募承租方的形式,实现了低效用地的再生产,确保了村级资产的保值增值。

谢玲还提出,一定要把“村事”的知情权、“村财”的处置权、“村务”的决定去都交给村民。年,张镇桥村在全镇率先实施了“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和事务”等重大事项的“五务公开”机制。从那之后,每天傍晚都会有过路的村民聚拢在村委会告示栏前,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由部分党员、村民、企业主代表组成的村监督工作委员会也于同年组建了起来,推动监管工作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前移。目前,张镇桥村已形成了“镇部门监管+村监理会自查+三资委员会督查”的3D动态村级监管模式,确保了村级集体三资的阳光运行,大大提升了村民的满意度。

拓写治理新篇,众人拾柴火焰高

谢玲告诉记者,让群众满意,是社区工作的最大动力。为了将安置房小区的居民拧成一股绳,谢玲依靠党建引领,带领村民启动了“和谐张镇桥、同一屋檐下”楼道自治项目。把网格化“微自治”机制作为撬动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支点,为居民提供更加广阔的公共生活空间和更加多样的互助关爱项目。

首先村委会招募了位楼道长,使2万多人口的小区实现了“一楼一长”全覆盖。这些楼道长既有来自于居民中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乡贤,也有年轻的乐于奉献的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通过楼道长公推成立楼道长自治议事会,主要负责解决居民关心的急事难点。譬如,居民多次反映小区内缺少休闲椅。在小区内散步时如果想要坐下来小憩,就必须要绕远路去休闲广场,这让居民感到十分不便。经过楼道长三级议事会商议,片区分会根据居民诉求进行实地调查,最终形成初步方案,有针对性地在各个片区设置特定数量的休闲椅。

“我们村委会主要负责椅子的采购,由楼道长和热心居民来进行安装。这样一来,对于凝结了大家共同劳动的公共设施,村民也更能自觉地去爱护它。”谢玲介绍道。

为进一步调动村民民主自治的热情和参与感,她根据不同楼道的居民特点,着重打造了红色党建示范楼道等15个七彩楼道。并且每个楼道尽其所能,成立了“百灵鸟文明宣导队”“优抚对象关爱之家”“啄木鸟文明安全巡查队”等颇具特色化的志愿小分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业,居民积极踊跃参与,投身到日常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如今的七彩楼道项目,已经成为了张镇桥村创新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

年开始,张镇桥村投资9万多元的“金乡邻”志愿品牌就正式启动。立足“文明宣传、巾帼助老、社区调解、党员志愿、便民服务”等7支队伍,开展“和睦”“和善”“和顺”“和美”四大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了80多次的志愿活动,共计服务百姓多人次,参与的志愿者人数也由年初的56人猛增至多人,并已经产生志愿服务时间超过小时的星级志愿者7名。

一枝一叶总关情,唱响乡村振兴曲。如今在张镇桥村提起“谢书记”这个名字,村民都不免由衷地竖起大拇指。来自张镇桥村D区的分会长顾小皋笑道:“谢书记办事特别认真,只要是和百姓有关的,她都很上心。现在大家都知道,如果办公室不见人,那准是她出去走村串户去了!”

在张镇桥村委的会议室里,常年悬挂着一幅由脱贫户自发送来的锦旗——“心系百姓送温暖,真诚为民好公仆”,锦旗上明黄色的赠言时刻萦绕在谢玲和每一位张镇桥村委工作者的心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周晓雨李楠段丽娟

本文来源:新华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