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运河变形记从排水河到生态河北京交
2023/9/8 来源:不详千年北运河焕发新生机
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北段的统称,主要流经北京通州、河北香河、天津武清,全长公里。千百年来,这条河是南粮北调的重要通道,曾见证了历史上万舟骈集、千帆竞发的漕运盛景。
年10月3日,北运河通州段北关至甘棠11.4公里的河道率先实现旅游通航。年6月26日,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全线通航,香河段也同步连通。不久的将来,京津冀三地将实现旅游通航,串起千年运河文脉。
6月24日起,北京交通广播推出“千年北运河,焕发新生机”系列报道,从船闸建设、河道治理、水环境改善等方面介绍北运河通航背后保护、传承、利用的具体举措和未来设想。
今天推出
第
3期
排水河变身生态河
北运河水环境持续改善
水质是北运河通航的重要保障。作为九河末梢,北京90%的洪水都经过北运河出境。近年来,通过水生态重构、水质监测等多方面措施,北运河逐渐从一条排水河变成生态河,为通州段全线旅游通航奠定基础。
北运河北关闸附近五河交汇处/记者拍摄
在北运河北关闸附近的五河交汇处,芦苇荡漾野鸭嬉戏,河面水鸟飞舞觅食,岸边垂钓者悠然自得,这里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网红打卡地。
市民1:现在水很清,而且没有气味,好多这种水鸟,还有野鸭子什么的,孩子都特别喜欢来,心情特别愉悦。
市民2:以前很少来这边钓鱼,浮草、水草感觉特别多,这几年这边水面特别清亮了,感觉就特别好,鱼多不多都无所谓。
北运河北关闸/记者拍摄
岸边垂钓市民/记者拍摄
北运河里的小鱼/记者拍摄
北运河过去一直是城市防洪排涝河道,常年了无生机。北运河管理处水生态环境科科长杨子超介绍,近年来,通过人工重构水生态系统,北运河里的动植物逐渐多起来。
杨子超:我们主要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像在岸边就种芦苇、菖蒲、鸢尾等等,在河底会种一些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在水质改变方面都有不同的作用。截至目前,我们河道里有11种鱼类,最近几年水鸟增多,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鸟类加起来大概有30多种,基本能够达到我们水生态的自我调整。
北运河里的动物逐年增多/来自网络
水质变好了,野生水草就会多,不仅会破坏水生态环境,还会对船只航行造成影响。每年4月到6月是野生水草生长的旺盛期,在北运河上有5类15艘大小不等的割草船,每天都会对水草集中区进行切割、打捞。北关通惠段水面保洁负责人尹宏焱说,所有的割草船都是电动船,能实现精准切割。
尹宏焱:所有的切割都是电控的,切割时,下刀最多可以下到水面以下80厘米,用咱们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斩草除根了。最高峰的时候我们一天能割方水草,折合成重量有40多吨。我们这边的水面保洁标准要达到一级标准,就是肉眼感官上不能有大面积的水草和漂浮物,生活垃圾是绝对不能有的。
割草船作业/记者拍摄
工作人员进行水面保洁/受访者供图
作为起源于北京的河流中,唯一常年有水的河,水务部门通过细水急流、闸门轮调等水流调度方式,让北运河里的水“活了”起来。杨子超说,五年来,北运河的水质从劣五类水逐步改善到景观用水标准。
杨子超:透明度是一个很直观的感官指标,我们现在最佳状态应该在一米左右,五年之前透明度也就二三十厘米。我们定期对这个水质进行监测,有COD(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包括一些溶解氧,都是客观地从数据上反映我们水质的不断提升。
工作人员取样进行水质监测/受访者供图
北运河岸边栽种的芦苇/记者拍摄
今天,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将实现全线通航,这也意味着大运河北京段实现通航,河北香河段将同步连通。北运河管理处水资源调度科科长李凤霞表示,不久,京津冀三地将连起千年运河文脉。
李凤霞:未来,我们将实现京津冀三地的互联互通工作,从北京到河北香河,从香河到天津武清旅游通航。弘扬大运河文化,加快周边的经济文化建设,我们老百姓能够实现三地游船旅游的目标。
北运河通州段/来自北京通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