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奖的感言
2023/3/23 来源:不详白癜风用哪些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40224/4342832.html
年诺尔贝文学奖得主是一个叫露易丝·格丽克的美国当代女诗人,我搜了一下她的资料,她生于纽约,是个犹太人家庭。年出版了处女诗集《头生子》,年开始被邀请去多所大学讲授诗歌,也就是这一年,又出版了诗集《沼泽上的房子》。年继续出版了诗集《下降的形象》,在年出版了诗集《阿基利斯的胜利》,该作品获得美国国家书评界奖。年出版诗集《阿勒山》,该作品获得美国国会图书馆R·J·波比特国家诗歌奖,在年出版了诗集《野鸢尾》,该作品在年获得普利策诗歌奖。年,露易丝·格丽克当选为美国诗歌学会理事,同年,她又出版了诗集《新生》,年出版诗集《七个时代》,她当选为美国第12届桂冠诗人,年出版诗集《阿弗尔诺》,年出版诗合集《诗—》。在年她又凭借《忠诚的和贞洁的夜晚》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家诗歌奖,年诗集《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月光的合金》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年10月8日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露易丝·格丽克的人生传记,看官在网络就可以搜到,不必我再多赘述,我只是可惜,为什么不是我们中郭人得奖,我们的诗歌也曾是华夏文明的光辉,是世界文学领域对我们的偏见、忽略,还是我们自己对文学的冷淡、玷污。古往今来,文艺一直是维系华夏文明精髓的产物,在仓颉造字之前,虽然祖先没有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也不会淹没祖先的想象力,最古老的图腾崇拜,祭祀仪式,这些都是想象力的杰作,更代表了祖先对自然和天地的虔诚。有了文字以后,大家就多了一种渠道去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诗和歌的艺术张力得到传播和扩散,也为后人保留了精神遗产。只要有读过书的人,都能从古诗当中找到精神慰藉,找到寄托,物质只能解决温饱,不能满足精神需要,人类的灵魂需要精神文明的洗礼。一旦没有文明的民族,或是埋葬文明,遗忘文明,最终它本存在过的文明也会消亡。历史上的许多文明,曾经都是一度辉煌,最后又急剧下降,风雨飘摇,从人类的眼中消失,原因就是堕落,腐化。
露易丝·格丽克的成功有很多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她有着坚定不拔的文艺激情,对文学的虔诚和感恩,另一方面是她所在的国土,允许文化和思想的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只有自油的土壤才能缔造出艺术的光芒,没有自由的土壤,一切都可能被谴责,被人扼杀,被人剥夺。有人说西方搞的诺尔贝奖直接忽视了东方文化,对东方文化不了解,不认同,我看是对我们当下的意识形态不认同,日本也是东方,也接受过华夏文明的教化,他们却诞生了许多诺贝尔奖得主。中郭现代有没有文化,有没有思想,假如有那也是被遗忘在民间,被大家冷嘲热讽。就说文学,现在就是枯萎和寂寥,看不到生机,从电视节目到报纸,除了宣传国策多么的好,讽刺郭外多么的不堪,然后便是娱乐化,并没有频繁邀请文艺群体发表各方面的见解,各地也没有大型的场所和资金帮助文艺群体创作,出版作品。美郭不仅在军事方面领先世界,连文艺方面也是领先于世界,电影院里的大片几乎都是它的作品,早在上世纪的才女张爱玲,他就明智的离开上海,后来奔波到了美国,在一个搞文学的难民营里,得到资金帮助,在那里著书立说。
中国的古代肯定有文学,而且还是很普遍,就说诗歌,就像家常便饭,见怪不怪,当场有灵感构思作品那是不在话下,他们的灵感出于天然形成,没有抄袭,现在很多人就会网上抄袭,对别人爱好文艺是大惊小怪。古人作品除了寄托山水,一些还是直面现实生活,对某个朝代的愤怒和不敬。孔子就说过诗无邪,什么是无邪,就是不搞浮夸,不搞粉饰,敢于控诉,敢于面对,就是一种纯文学的解释。对文艺群体的冷淡是起于元朝,这个野蛮的外族把儒生划入第九等人,把南方的汉人划为第四等人,就像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元朝之前,自上而下都很推崇文艺群体的作品,李隆基就急于接待李白,后来白居易的影响也深入到民间的各个阶层,大家都爱读他的作品,在周边国加也是不惜高价换取唐人的诗篇。文艺的精神压抑和恐布是起于清朝,一直延续到后世,满清也是野蛮的外族,所以康乾盛世的残暴就是频繁搞文字狱,到了本朝,也发生过文攻舞卫,几百年来知实分子的命运饱受摧残,连普通大众也是凶多吉少。
上世纪八十年代算是当代历史里程碑里的一次进步,是我们的小文艺复兴,当时诞生了很多文艺方面的人才,他们的作品都是在探索生活,鞭挞不幸,批判恐惧的日子,至少那段日子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完全扼杀,被莫名其妙的掣肘给驱散,至少那个年代还有正直和良心。假如不是因为后来的那场波澜壮阔的冲突,双方不那么水火不容,可以互相谅解、宽宥,那么现在,我想必然是人人道德高尚,人人文艺激情,我也不会觉得自己孤独,一无是处。我也是一个热忱于文学的人,可惜我没有上过什么学,没有专业的老师教授,只能依靠自己买书获取知识,算是无师自通,可我的学习过程,却是布满荆棘和痛苦的,屡屡遭遇文攻武卫般的困境。只能说是我在一个恐布的地域中成长,特别是我的户籍,那是一个埋葬文化和思想的炼狱,是一个摧毁善良和良知的熔炉,在他们的眼里,我已经是个十恶不赦的人了。看着世界的文明都在蒸蒸日上,那些看不惯我文艺激情的人却不觉得自惭形秽,他们当然不会,他们除了吃饭就是睡觉,自己不会,或不接纳,却发疯的不许别人去接纳,想想我的人生是多么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