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夺冠第一天,他的热搜却吸引了我的注意
2024/8/6 来源:不详昨晚世界杯决赛,阿根廷总比分7-5击败法国,时隔36年后再次夺冠!?????????
梅老板在个人的第5届世界杯上,终于举起了个人的首座大力神杯。
不管是朋友圈、微博还是某音、小红书,网友们都跟疯了似的庆祝,庆祝梅西时代的完美落幕。?
“恭喜梅西”、“梅西金球奖”、“梅西封王”......当我正沉浸一片庆祝的热搜中,另一个讨论度很高的热搜却吸引了我的注意。
这是一部纪录片,讲的是一个住在20m2城中村的山寨艺术家追梦的故事。
将近三万条转发和评论里,都在表达对他的敬佩。?
能在热闹如斯的热搜中杀出一条血路,到底有着什么魔力?????????
纪录片的开头,潮湿闷热的小出租屋里,几个男人正光着膀子在房间里作画。
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农民。
但拿起手中的油画笔,就成了中国的达芬奇、莫奈和梵高。
一笔又一笔,一幅又一幅,十万多幅世界名画在这里诞生。
不同型号的《蒙娜丽莎》、《向日葵》、《最后的晚餐》,像一件件还没干透的衣服,被晾在客厅天花板和阳台上。
这里,就是深圳的大芬村,又叫油画村。全球百分之七十的手工油画,全部出自这里。
在这个世界最大的「油画工厂」里,绘画不再是一门艺术,而是生意。
一副画就是一个拉,画师们只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有的负责铺底色,有的负责画云彩,有的仅负责画一只乌鸦。
但在大芬村,有一个人专画梵高,已经画了20年有余。
他画过的梵高画,累计已超过10万幅。
最快的时候,28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幅梵高的自画像。
他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中国梵高”赵小勇。
和所有老套的草根故事一样,赵小勇出生在湖南邵阳的一个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供他读书。
他被迫初中便辍学南下,来到深圳打工。
深圳虽然是个很包容的城市,但也容不下当时16岁都没有的赵小勇。
找工作处处碰壁,当时的赵小勇睡过大街、桥洞,最后终于有一家藤篮厂收了他。
本来,要是在藤篮厂一直干下去,他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精描工。
但一次不寻常的老乡聚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这次聚会上,赵小勇头一回知道了大芬村的存在,
在老乡的劝说下,赵小勇辞去厂里的工作,一头扎进了老乡口中“很有赚头”的大芬村。
刚开始,赵小勇一幅画都卖不出去。
后来经师傅提点,赵小勇开始专攻最赚钱、需求量最大的梵高仿画。
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半年,对着梵高的画集开始发奋练习。
将《向日葵》和《鸢尾花》这两幅名作临摹了不下2万次,《星空》也临摹了近3万次。
几年下来,赵小勇凭借比其他人更高的天赋,逐渐在仿画的路上越走越顺。
从无人问津,到订单烫手,有时候一天就能接到幅画的订单,赵小勇第一次感受到了赚钱的酣畅淋漓。
但他一个人,不管效率再怎么高,面对暴涨的订单也发愁。
于是,赵小勇把自己的妻子、弟弟、小舅子全部拉入伙,全家人一起画梵高。
在赵小勇的指导下,他的妻子专画《星空》,弟弟专画《咖啡厅》,而他自己则画《自画像》。
一个家庭作坊式的画室,就这样开起来了。
大概很多事情,只要坚持的够久,一定会萌生一些特殊的感情。?
在画了十多年梵高后,初中肄业的赵小勇,有一天晚上居然梦见了梵高。
梦里梵高问他:
“小勇啊,你画我的画,画得怎么样了?”
“我感觉我已经进入你的境界了!”
赵小勇激动地回应着,并向前伸出手,想要触碰到梵高。
可就在马上要碰到的那一刹那,梵高微笑着消失了。
梦醒后,当时的赵小勇愣怔了很久,一晚上都没再睡着。
自此之后,赵小勇开始了解梵高。
“大半辈子都在临摹他的画,我想知道他到底是个什么人。”
一天晚上,赵小勇喊上自己的学徒和老师,几个中年男人组了个局,聚在一起看梵高的纪录片。
投影的光束前烟雾袅绕,男人们沉默着看完了这位大艺术家的一生,竟从他不被认可的一生中,找到了与自己的联结。
赵小勇眼神里似乎有很多话想说,但最终他一句话都没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赵小勇不知道其余人心里是不是也燃着一团火,就像他不知道,中年人的梦想讲出来,是不是会略显可笑。
他还不知道,实现梦想的机会,正在悄悄向他靠近。
08年前后,赵小勇认识了一位荷兰老板。
靠着他提供的长期订单,赵小勇一家从残酷的金融危机中挺了过来。
几年的愉快合作,也让赵小勇和这位荷兰老板成为了知己好友。
有一天,他们聊到阿姆斯特丹正在展出的梵高博物馆,这位老板认真地盛邀赵小勇去看一看馆藏的梵高真迹。
并表示,他可以承担赵小勇在国外的一切开销,赵小勇只要自己买来回机票就可以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赵小勇两眼都在发光,跑去和自己妻子商量出国事宜。
一开始,妻子强烈拒绝。
毕竟来回机票也要1万多块,要画多少幅画才能赚回来?
但拗不过赵小勇,最终她还是同意了。
赵小勇终于踏上了去荷兰的路程。
在赵小勇观念里,发达的国外应该像深圳的关内一样,高楼耸立,栉次鳞比。
但到了荷兰才发现,这里更像是一个小镇,只不过建筑精致,街道干净。
赵小勇拍着照,转身发现自己最得意的那幅梵高自画像,摆在一家店的门口。
他远远地看着这家小店和自己的画,有点幻灭。
在他的想象中,他的仿制画应该是摆在高档的画廊里,供人们欣赏、购买的。
但现在他才知道,原来荷兰老板只是一个开纪念品店的。
他一笔一笔画出的画,就这样被随意挂在店里的墙上,来来往往的游客们可以像翻报纸一样随意翻看它们。
更让他心情复杂的是,一张大幅的高仿作品在德国、荷兰等地可以卖到一千多欧元。
但很多画工得到的仅仅是元人民币,整整十几倍的差价。
这一切给他带来的冲击太大,他站在荷兰的街头抽着烟,沉默良久。
第二天,他来到了梵高博物馆。
看着自己临摹了无数遍的《星空》和《咖啡馆》真迹就近在眼前,赵小勇忍不住落泪。
他感觉自己的呼吸快要停止了。
“不一样,还是不一样,颜色有差别。”他自言自语。
书本、电脑上的梵高画,由于印刷和数据的不同,已经完全失真。
实际上梵高的真迹,每一个笔触,每一抹色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都是他的画里未曾出现过的。
馆内工作人员得知他专门画梵高,十分感兴趣地问他:“临摹了梵高画作20多年,您有自己的作品吗?”
这句话把赵小勇问住了,他再次陷入沉默。
法国之夜,赵小勇一行人去了梵高画里的咖啡店,看到了和画里并无二异的景色。
赵小勇现场临摹了一副《咖啡馆》,当时引起很多人围观。
画完后,他把那幅画送给了咖啡馆的老板,让它永远留在了欧洲。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我画了二十年的梵高画,将近十万幅,都比不上博物馆里任何一副画。”
回国的路上,赵小勇一直在思考着原创的意义。
难道自己就要这样复制梵高的画复制一辈子吗?可是自己儿时,也是梦想过做画家的啊。
这次欧洲之旅后,家里人都说,赵小勇变了。
一些东西快速坍塌的同时,一些东西也在快速重建。
他开始谈论原创,很少再去画梵高的作品了。
有一次聚会,他的学徒哭着说,不想变成第二个梵高,不想活在他的影子下。
喝了点酒的赵小勇抓着她的肩膀说,那就去画你自己想画的东西。
这么说着的赵小勇,也已经踏上了画原创之路。
他开始从生活中不断捕捉艺术的影子,画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他回到了邵阳老家,给80岁的奶奶画像,画逼仄的农村小巷。
即便同村的人不解,为什么不拍张照片?
他也依旧在全神贯注地画着。
他最满意的一副原创画作,画的是他们一家人挤在出租屋里作画的场景。
画里的他们,年轻地,日复一日地困于斗室,复刻着梵高的画作。
但画外年过半百的赵小勇,已经向梵高告别,开启了新的旅程。
纪录片到这里就结束了,导演给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开放式结局。
似乎一切在欧洲之旅后都好起来了,赵小勇开始画原创,大芬村也有转型的趋势。
但生活毕竟不是童话,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方法。
故事外,赵小勇作为“中国梵高”的日子还在继续。
他依然生活在之前二三十平米的画室里,没有换一个更大的地方。
他也还是在画梵高的画,只不过价格提高了很多,如今最贵的一幅可以卖到数万元。
他的大儿子目前正在上初中,比较有画画的天分,赵小勇希望他将来能跟着自己当一名画家。
他也还在画原创,不过他说,“画原创的时候时常会感到恐惧”。
在很私密的时候,他还是会觉得,“我初中都没有毕业,如果有机会上美术学院的话,我肯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
梵高到底是梵高,赵小勇也只是赵小勇。
艺术永远是艺术,艺术不再仅仅是画画了,或者说艺术本就不仅仅是画画。
这就像梵高写给他弟弟提奥·梵高的那句话:
“我正走向一个看似很近的地方,但也许它很遥远。”
每个人都在往理想的东西靠,每个人。
但可能时而觉得很近,时而觉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