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向辐射带景观构建及提升应用为城市带来
2023/6/2 来源:不详白癜风要忌口什么 http://m.39.net/disease/a_6064851.html
水向辐射带作为湖泊/河道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水陆交错带,是水陆生态系统之间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的重要生物过渡带。合理的植被配置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净化汇入雨水污染,维护物种多样性、稳定相邻的生态系统,改善局部气候、创造优美的景观环境,为城市带来活力和场所归属感。
一、选择配置原则
(1)遵循自然原则水向辐射带改造不是真的对整个河岸/湖滨带进行大刀阔斧的重新“翻修”,而是要遵循当地的自然环境,尽力营造一个小自然气候群,动植物之间能够做到自我气候调节。
考虑到一些河道存在较大的防洪安全问题,在植物造景和配置上应尊重其安全性原则,护岸应选择耐水湿、耐冲刷的植物品种,如灯心草、芦苇等。
(2)空间优化原则由于不同湿地植物群落自身的种类、生长状况、营养吸收能力、根系分布、氧气释放量、以及生长量和抗逆性存在差异,使植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物质能量交换能力不一样,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氮、磷的能力作用不同,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也有所差异。
因此,应用植物对污染水体进行治理应注重不同植物间的空间搭配,使形成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挺水植物的作用,提高其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植物群落规划的多种空间结构提供了多样的生境,从而吸引更多种类的动物栖息于此,提升丰富而稳定的生境环境。
配置时应根据水深、水位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挺水植物。如浅水区:泽泻、鸢尾。深水区:再力花、荷花。流动水域:菖蒲、芦苇。静水区:慈菇、雨久花。
(3)物种搭配原则多种植物配置的净化率均高于相应单种植物的净化率,但要考虑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如宽叶香蒲、水葱、苔草等。
植物体腐烂产生的化感物质对芦苇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植物间光合作用固碳释氧的同时,还会吸收水体中的多种有害元素,从而消除污染,净化水质,改善水体质量,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所以选择植物时一定要重视合理搭配,既有利于群体快速形成,也保持较高污染物净化能力和观赏价值,同时在竖向空间与景观构建形成乔灌丛高低错落景致。
水向辐射带由浅至深通常布置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衔接,以提升系统生物多样性。其中挺水植物以其洒脱的姿态,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点缀水面,加强水体的美感,创造生动迷人的景观。
(4)景观生态化原则
①修复栖息地,恢复生态廊道功能
以水域为基础连点成线、串联现有的生态空间形成自然生态廊道,满足物种的扩散、迁移和交换,起到连接区域生态及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②截留地表径流污染功能
水向辐射带可通过物理滞纳、生物吸收等不同途径来截留和转化地表径流有害物质,从而达到缓冲径流污染的功能。
布置时,根据污染汇入方向、流程和污染特征搭配布置不同净化能力的植物。
③固岸护坡,防浪冲蚀功能
水向辐射带岸边的丛生草本植物减缓水流对岸的冲刷和侵蚀,增强固岸功能。浪涌较多或坡度较大区域可选择根系发达扭结力强的品种,防止水土流失,比如芦苇、石菖蒲等等。
二、挺水植物景观利用
(1)湖域宽阔处的景观化配置应用
水向辐射带宽阔处配置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主要考虑远观。植物配置注重整体大而连续的效果,以量取胜,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感受。
同时植物的生长蔓延繁殖,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结构和性能。如黄菖蒲片植、荷花片植、睡莲片植、千屈菜片植或多种水生植物群落组合等。
(2)湖域面积较小处的景观化配置应用
水向辐射带水域面积较小处的水景配置主要考虑近视,更注重植物单体的效果,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更高要求,运用手法细腻,注重水面镜面作用及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比例。
配置不宜过于拥挤,以免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透视线。
配置选择黄菖蒲、水葱等以多丛小片植栽于池岸,疏落有致,倒影入水,自然野趣,水面点植睡莲,丰富景观效果。
配置时浮叶及漂浮植物与挺水植物的比例恰当,水生植物占水体面积的比例不宜超过1/3,否则易产生水体面积缩小的不良视角效果,更无倒影可言。
对生长过于拥挤繁盛的浮叶、挺水植物,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其蔓延,加强维护。水缘植物应间断种植,留出大小不同的缺口,供游人亲水及隔岸观景。
同时在设计及施工时应考虑与周边景观相协调,在美化效果上要考虑主次、高矮、姿态、叶形、叶色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花期和花色上的相互调和对比,使挺水植物的季相变化可以与周围的环境色彩协调统一。
(3)自然河流的景观化配置应用
河流两岸带状的水生植物景观要求所用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能充分体现节奏与韵律,切忌所有植物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河道两岸的水生植物可用慈姑、黄菖蒲、再力花组团;黄菖蒲、花叶芦竹、芦苇、蒲苇组团;芦竹、水葱、黄菖蒲、花叶芦竹、美人蕉、干屈菜、再力花、睡莲、野菱组团;黄菖蒲、菖蒲、水烛、水葱、睡莲组团;水葱、海寿花、睡莲、再力花、野菱组团等。
慈姑、黄菖蒲、再力花组团栽植
(4)人工溪流的景观化配置应用
人工溪流的宽度、深浅一般都比自然河流小,一眼触底。硬质池底铺设卵石或少量种植土,以便种植水生植物绿化水体。
植物配置重点考虑水体宽窄、深浅。选择株高较低的水生植物与之协调,量不宜过大,种植不宜过多,只起点缀作用。
一般以水蜡烛、菖蒲、石菖蒲、海寿花等几株一丛点植于水缘石旁,清新秀气。增加溪流景观多样性,对于完全硬质池底的人工溪流,一般采用盆栽形式,将盆嵌入河床中,减少人工痕迹,体现水生植物自然之美。
在充分考虑景观同时,也要考虑自然水体之间协调平衡,恢复河流水生态环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净化水体,营造栖息地,重新构建人和自然、河流的连接,以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平衡及物种的多样性为最终目标。
欢迎大家评论交流,更多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