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方的苦恼为什么作品改了很多遍,最后交付
2024/8/3 来源:不详小编是个好小编,可入行之后颇受改稿之烦。身边同事三花聚顶才修炼出的作品总被“西岐道友”一记番天印打回原形。忙里偷闲,思量一下:为什么作品改了很多遍,最后交付的还是第一版?
Ⅰ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
量化标准的缺失直接造成了艺术大师的落魄。
梵·高生前穷困潦倒,基本靠他弟弟接济度日。年,画家安娜·博赫出于对同行的同情,用法郎买下了梵·高的《红色葡萄园》。年的法郎能做什么,作者翻了很多资料都没找到确切答案,不过可以用另一些数据来作对比。年3月30日,在伦敦拍卖会上,梵·高的一幅《向日葵》以万美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震惊了全世界;年11月11日,《鸢尾花》售价万美元;年5月15日,《加歇医生像》以万美元的价格,被日本收藏家买去。这些作品,在梵·高生前全都无人问津。
红色葡萄园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医生像法郎和万美元之间的差距是什么?是一个公认的量化标准。没有量化标准,关键人物对艺术作品的认知就决定了艺术作品的价值,而这种认知,不可以被量化。如果艺术作品的价值可以用合理的刻度标注,那同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就不会差出天价,现实中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落魄的艺术家了。
令人难过的是,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没有量化标准的,广告行业里乙方的作品恰好完全属于这一类。所以甲方如果觉得还是第一版比较好,大多数乙方只能面带微笑心里骂娘。因为没有量化标准衡量作品结果,乙方缺少有力的说服手段,甲方决策人的意见就成了唯一的决定性指标。
Ⅱ不专业的指导意见
在项目交接中,甲方决策人的专业度决定了项目交接的顺利程度。
最近爆火的美剧《切尔诺贝利》轰动了整个美剧圈,HBO在权游之后用另一力作席卷了全球。带着不同立场的观众自然会以不同角度评论这部世界级神剧,作者想借它说的是决策者的重要性。
《切尔诺贝利》海报世界性灾难切尔诺贝利事故爆发后,核电站高层乱做一团。迅速评估现场情况疏散群众应该是当务之急。不过一位“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的高层做出了如下指示:
《切尔诺贝利》剧照切尔诺贝利事件有那么大的人员伤亡,“不专业、瞎指挥、唯心风、自大风”占了很大原因。由此看来,把一件事儿搞砸的最快方法就是让一个盲目自大的外行指导这项工作。当然,事情没有更糟下去,明智的苏联领导人还是懂得“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的道理,后续的善后工作都在苏联物理学家瓦列里·列加索夫的指导下进行。高空投沙、紧急抽水、加换热板,一系列科学的补救措施,才没有让整个欧洲大陆笼罩在核辐射的阴霾之下。
在广告行业的专业领域方面,乙方普遍认为甲方是不够专业的。甲方提出“五彩斑斓黑”的要求如果不能被乙方说服撤销的话,就会得到一系列奇奇怪怪的修改结果,效果自然是……所以第一版最好的原因,也就很明显了……
Ⅲ人类认知的客观规律
最后来一条客观规律,对讲道理无感的朋友可以略过以下一段文字
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不同效果的现象,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认知或记忆图式,后续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痕迹;另一种解释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得到了最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所以最先接受的信息印象最深。这种现象叫“首因效应”。
用个例子解释一下:人们在初恋之前并不真切知道恋爱到底是什么样子,初恋让人们迅速构建起对恋爱的认知框架,如果分手,之后的恋爱经验不会另起高楼,只会在之前的认知框架上添砖加瓦;而且,结识新欢后会发现初恋总是让人恋恋不忘,人们总试图在新欢上寻找初恋的影子。
《初恋这件小事》剧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些觉得“还是第一版最好”的甲方,就像那些渣男渣女,想要不断尝试新鲜的恋情,又忘不掉初恋。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广告行业中乙方作品既没有量化标准甲方决策人又不专业,而且他们还是忘不掉初恋的渣男渣女,那么,乙方要怎么办呢?
1、用故事达成认知共识
默默无闻下的悲剧
我们再说回到梵高的故事。
16岁由他的大画商叔叔介绍到大型画廊公司的分公司工作,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让人们都很喜欢他。公司从事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业务,在这种氛围下梵·高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让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岁月是把猪饲料,小男孩长成了小青年,勤奋热情的年轻人格外受命运眷顾,梵·高成了一名模范职员,晋升后被派往大城市的公司工作。这本该是一个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故事,可是故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梵·高在新工作地认识了房东的女儿,这位姑娘在郊区一家卖洋娃娃的礼品店里做店员,同时也当当幼儿园的保姆什么的。他对这位姑娘一见钟情,认为她是位绝代佳人,对她一往情深,为之神魂颠倒。年轻人嘛还是很冲动的,一冲动就向房东女儿求婚了。在爱情里,主动的人是很少有主动权的,再加上小伙长得丑了点,据说是”大脑袋上满头红色短发,大鼻子,高颧骨,紧蹙的浓眉下一双深陷的绿色小眼睛,紧抿的嘴唇显示出一副凶狠的模样,额头上布满了皱纹,走路时佝偻着背,活像一个小老头。“嗯……大概就是下面这个样子吧……
梵·高自画像自然,求婚失败了,小青年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从此心灰意冷对工作失去了热情,终日游手好闲。公司当然是不养闲人的,梵·高被请去吃了铁板烧鱿鱼,从此开始了他艰难的生活。
一段时间的浑浑噩噩之后,梵·高在27岁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燃烧了他,他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中去……
然后
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
当然,又一次被拒绝了
有人说“有一些才华是和落魄相关的,越落魄越有才”,艺术的创作大概就是这种才华。从这一点上来说,梵·高才华横溢。
此后,他真的全身心投入到绘画艺术中去了,开始学习绘画——绘画创作——结识风月场女子——绘画创作——欣赏外国作品——绘画创作——和朋友吵架——绘画创作——割耳朵——绘画创作……
是的,割耳朵,青年梵·高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大师是大师,可惜彼时的梵·高非常孤僻不爱与人交流,作品不被人理解也不被人看好,37岁郁郁而终。梵·高死后他的弟媳以他与弟弟的书信佐证把他画作背后的故事公之于众,他的作品才开始被人争相追捧。
梵·高弟媳故事的力量
相较之下另一位与之齐名的画家就聪明得多。毕加索在世时他的作品已经价值不菲了,91岁辞世时其遗产总值达到亿元人民币。据传,每当毕加索要出售他的画之前,都会先办画展,召集大批熟识的画商来听他讲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相关的故事。一幅画要卖得好,光把作品完成好是远远不够的,人们更感兴趣的是作品背后的故事。有了兴趣,故事就值钱,以故事为背景的画也就值钱了。这是一种产品“货币化”的过程,很多人不明就里,而天才的毕加索却深谙此道。如今,价格昂贵的产品无不是有着生动的品牌故事,而且这些品牌故事每天还在被创新地演绎着。
毕加索2、用专业建立绝对信任
如果你的甲方很不专业,那用专业的服务和数据把他征服吧,让他成为你的忠实粉丝,剩下的时间他多半会任你鱼肉。
3、让客户放弃最初版的简单方法
如果你不担心gameover的话,把第一版作品做到惨不忍睹,这样你的甲方绝对不会回过头选则你的第一版。
毒舌乙方,毒舌营销糟心事。
愿你的作品永远一稿过,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