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一种神奇的中药材,带你看中医,那些你
2022/10/31 来源:不详鸢尾花通常是指鸢尾类(Irisspp)植物,是对一族草本开花植物的统称。这种花由6个花瓣状的叶片构成的包膜,3个或6个雄蕊和由花蒂包着的子房组成。鸢尾科,鸢尾属,别称:紫蝴蝶、蓝蝴蝶、乌鸢、扁竹花,鸢尾(学名:IristectorumMaxim),属天门冬目,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直径约1cm,斜伸;叶长15~50cm,宽1.5~3.5cm,花蓝紫色,直径约10cm;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5~6cm,直径2~2.5cm。原产于中国中部及日本,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中原、西南和华东一带。可供观赏,花香气淡雅,可以调制香水,其根状茎可作中药,全年可采,具有消炎作用。
鸢尾在我国古代又称乌园、乌鸢,最早见于文字记述是在公元1~2世纪成书的《神农本草经》。鸢尾的取名是以其株形似鸢的尾巴而命名。鸢飞禽,又名黑耳鸢,俗称鹞鹰、老鹰。尾较长,飞翔时展开。五代时韩保升著《蜀本草》(~年)解释鸢尾的命名,谓:“叶名鸢尾,根名鸢头”。鸢尾在我国的庭院种植,大概始于南北朝时期。在南朝名医陶弘景(~年)与唐代苏恭的《新修本草》(年)中都曾提到,居宅“庭台多种之”,“此草所在有之,人家亦种”。
古代鸢尾类植物的种植,主要有原产我国的鸢尾(Iris.tetcorum)、蠡实(I.lactea)、蝴蝶花(I.japonica)、玉蝉花(I.kaempferi)等。鸢尾又名蓝蝴蝶,花蓝紫色,苏恭的《新修本草》有较具体的性状描述,明代李时珍(~年)的《本草纲目》有较早印制的木刻图。蠡实又名马蔺、荔挺、马帚,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西汉时期的《礼记》,木版图见于北宋时苏颂(~年)的《图经本草》。蝴蝶花在年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上有其性状介绍与版图,该书称为白花射干。玉蝉花又名石蝉花、花菖蒲,原产我国东北及朝鲜、日本一带,是一种优良的湿地花卉,日本做了大量的杂交育种工作,现已有数百个品种,形成了新的园艺品种群。我国对玉蝉花的记载,早见于北宋宋祁(~年)的《益部方物略记》,民国初年许衍灼的《春晖堂花卉图说》有图表述。
鸢尾多年生宿根性直立草本,高约30-50公分。根状茎匍匐多节,粗而节间短,浅黄色。叶为渐尖状剑形,宽2-4公分,长30-45公分,质薄,淡绿色,呈二纵列交互排列,基部互相包叠。春至初夏开花,总状花序1-2枝,每枝有花2-3朵;花蝶形,花冠蓝紫色或紫白色,径约10公分,外3枚较大,圆形下垂;内3枚较小,倒圆形;外列花被有深紫斑点,中央面有一行鸡冠状白色带紫纹突起,花期4~6月,果期6~8月;雄蕊3枚,与外轮花被对生;花柱3歧,扁平如花瓣状,覆盖着雄蕊。花出叶丛,有蓝、紫、黄、白、淡红等色,花型大而美丽。蒴果长椭圆形,有6稜。变种有白花鸢尾,花白色,外花被片基部有浅黄色斑纹。
主要作用1.鸢尾叶片碧绿青翠,花形大而奇,宛若翩翩彩蝶,是庭园中的重要花卉之一,也是鸢尾优美的盆花、切花和花坛用花。其花色丰富,花型奇特,是花坛及庭院绿化的良好材料,也可用作地被植物,有些种类为优良的鲜切花材料。国外有用此花作成香水的习俗。2.鸢尾根茎可当吐剂及泻剂,也可治疗眩晕及肿毒,叶子与根有毒,会造成肠胃道郁血及严重腹泻,花苦、平、有毒3.鸢尾还可以用于花镜,因为鸢尾的竖线条花卉以及野性的花朵使其具有一定的野趣味,所以比较适合作为花镜用材。
药理作用1.消炎作用:鸢尾黄酮甙,在试管中有抗透明质酸酶的作用,而且不为半胱氨酸所阻断,它还能抑制大鼠的透明质酸性的浮肿而不抑制角叉菜胶性浮肿,对鼠因腹腔注射氮芥引起的腹水渗出亦有抑制作用。 2.其他作用:鸢尾黄酮甙,能促进家兔唾液分泌,注射较口服的作用更快而强。
性味特征;苦、辛,平。有小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鸢尾其毒性为全草有毒,以根茎和种子较毒,尤以新鲜的根茎更甚。牛和猪误食有竣下及呕吐作用,消化器及肝有炎症。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祛风利湿,解毒,消积。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咽喉肿痛,食积腹胀,疟疾;外用治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根状茎捣烂外敷,或干品研末敷患处。鸢尾此花全身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根部,使用不当会引起呕吐、拉肚子、皮肤瘙痒、体温忽上忽下等等症状,故使用为药物的时候一定要遵从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