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大两个娃,当妈的快把自己历练成半个儿科

2022/10/22 来源:不详

作者

鸢尾花花儿

都说二胎家庭,

老大碎钞机,老二捡垃圾。

这话也就是娃们都健康的时候随便说说,

一旦生病,

管他老大还是老二,

都是威力十足的碎钞机。

什么老大照书养,老二照猪养,

遇到不同的症状,

谁还不是老大求助过百度,

老二还得再提问知乎?

而老大精细到矫情,

老二潦草到不行的结局一定是:

一个着凉,两个遭殃;

感冒一个,传染一双。

前些日子搬新家,

通风未满书上说的6个月,

奶奶一如既往的疑神疑鬼:

弟弟为何最近抠鼻子总是淌血?

逛公园没几步总是喊累?

莫不是得了白血病?

在老人家那里,

管他大孙子二孙子,

重要次序只有一个:

孙子碎钞机,儿女捡垃圾。

所以,奶奶郑重提议:

医院给孩子查下血吧!

交了钱,排上号,

一通鬼哭狼嚎后,

化验结果和我预测的一样,

各项指标正常。

这样的虚惊一场,

多年前也曾在哥哥身上演绎过——腿疼,

疼得在地上打滚,

医院做CT,

啥事没有。

大夫说就是普通的生长疼,

骨头长的快了,

肌肉长的慢了,撑的,

通常越是生长迅速的孩子表现越明显。

生长疼不是病,

疼起来要人命,

哥哥漫长的学龄前,

一直在和这种魔鬼般的疼痛作斗争。

而在弟弟身上,

生长疼从未出现,

敏感肌却一直相伴。

洗一次澡可以痒痒一个礼拜;

吃3天头孢可以痒痒半个月;

开一个冬天的地暖可以痒痒半年。

日日痒,月月痒,年年痒。

敏感肌比生长疼唯一好点的,

是它可以用药物缓解,

从植物提取类的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

到激素类的曲咪新,

最后是口服氯雷他定,

可以根据瘙痒程度酌情搭配。

按说有药可医总比干忍着强吧,

奈何人不配合。

把当年对付哥哥的那一套威逼利诱的手段,

偷个懒,

都移花接木往弟弟身上安?

把当年讲给哥哥的那些似是而非的道理,

添油加醋地讲给弟弟听?

想得美!

最后你晓得怎么降伏这二号磨人精的伐?

边用药边拍打药品包装上的小朋友图案,

嘴里念念有词道:

“俺老孙在此,痒痒怪你休想逃跑”!

大的是逻辑思维的拥泵,

小的显然对故事思维更受用。

从身体到灵魂,

两套生命系统如此的不同,

简直堪比世界的参差,

当妈的只能用不断的学习去抚平!

而俗话说久病成半医,

养大两个娃,

当妈的很多都快把自己历练成半个儿科专家。

遥想自个还是姑娘的时候,

感冒一般靠扛,扛不过去时,

几包下肚立马神清气爽。

生了哥哥,

我才逐渐知道一长串消炎药的名字:

头孢、阿莫西林、罗红霉素、依托红霉素......

后来哥来了票大的,

咳嗽3月不止,

我尝试了市面上大部分的止咳药,

一点也不见好,

去医院查了血,

才了解一种叫支原体的微生物,

顺带把医治它的特效药,

阿奇霉素的使用方法摸得门清。

原以为,

为了哥哥百度过的感冒知识已经够丰富,

不曾想到弟弟那还是离不开知乎。

同样都是感冒,

症状咋这么不一样?

一个细水长流的咳嗽淌鼻子,

一个上来就疾风骤雨的发高烧。

后来在血液化验单上发现了猫腻:

和风细雨型的,

通常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而疾风骤雨型的则正好相反。

百度知乎综合一下,

前者得消炎,后者需要抗病毒。

而在一次又一次与高烧过招后,

我惊奇地发现,

抗病毒,鱼腥草这类中成药比西药好用的多。

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

我左手布洛芬,右手对乙酰胺基酚,

脑袋里不时还惦记着牛磺酸。

会简单分析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

能熟练区分不同抗感染药物的疗效,

还牢记各类退烧药的使用技巧,

已经够开个小诊所了对不对?

NO!即使第二次当妈,

我们依然手足无措。

哥哥的细水长流,

最后让我知道一种似病非病的后遗症,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肚子隐隐作痛,

食欲常常不振。

这种时候,抗生素吃还是不吃,

是个问题。

弟弟的疾风骤雨,

余威就是心肌酶偏高,

大白话心脏功能受损,

会中气不足、精神不佳很长一段时间,

它会不会进一步发展成心肌炎?

大夫说虽然有极低的可能性,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再往下研究,

可就是人类医学的未知地带了,

就凭咱那点临时抱佛脚学来的表面的功夫?

还是不要用当妈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儿科大夫吃饭的本事了吧!

幡然醒悟后,

我决定退回到妈妈的位置,

全方位拓展对孩子的认知,

尽力让养育更平稳、科学、有爱。

哥哥后来见药就恶心到吐,

不管肠系膜淋巴结是否肿大,

这抗生素是不能再吃下去了。

食欲不振?

那就努力把饭做到让娃垂涎欲滴,

花式靓汤,百变早餐,

中西糕点,

总有一样娃喜欢。

怕把心肌酶偏高的弟弟累着?

那就在家静养,

为了解除娃的烦躁,

当妈的可以把故事讲到口干舌燥……

悉心照料到这个份上,

病菌它能还有什么花花肠?

有,还真有,

而且我发现,

针对一个上学一个待家里的二胎组合,

病菌的拿手好戏是:

你就算把家里收拾的像个灭菌锅,

架不住学校才是一天然的微生物培养皿,

那个游走于学校与家里的老大,

活脱脱被病菌当成人形接种器。

凭你当妈的每天各种磨破嘴皮:

各人吃各人碗里的肉,

各人用各人的毛巾擦手,

然后各回各的屋,

各看各的书,

奈何人家是一个姓的真哥们,

咱才是外人:

大的哪怕吃的是翔,

小的也要跟着去喝口汤;

大的哪怕放的是个屁,

小的闻着也满是甜蜜的香气。

如此,哥哥身上的病菌再不能传给弟弟,

这世上还有什么天理?

冬春流感季,

哪有娃皮实到不行?

还不都是:

大的一淌鼻子,小的就打阿嚏,

才是二胎家庭的标配;

刚去诊所给大的买完药,

医院打针,

才是二胎家庭的常态。

伺候两病号,

没人能雪中送炭,

你只有暗自向上苍祷告,

莫把自己累倒,

倒给病菌锦上添花才好。

你只有秉持乐观主义精神,

一起感过冒,

一起发过烧,

俩娃感情一定会更好,

自个年轻时多一分操心,

老来定会多收入一份孝心。

寒冷季节的病菌已经来过,

温暖时节的阳光还会远吗?

——End——

作者:鸢尾花花儿,认真带娃,认真写字,拥有两件棉大衣的80后宝妈。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